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初诊滤泡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

目的:探索初诊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纳入国内11个医学中心2000-2020年间分级1~3a级、年龄≥18岁初诊FL患者1 845例,筛选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6例(7.9%)初诊FL患者病理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中位年龄56(25~83)岁,男79例(54.1%)。127例患者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成分比例,依据弥漫大B细胞比例是否≥50%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较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有更高的3级比例(94.3%对91...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血液学杂志 Vol. 43; no. 6; pp. 456 - 462
Main Authors 林志娟, 查洁, 易树华, 李志峰, 平凌燕, 何晓华, 余海峰, 郑重, 徐卫, 陈菲莉, 谢颖, 陈碧云, 张会来, 王莉, 丁凯阳, 李文瑜, 杨海燕, 赵维莅, 邱录贵, 李志铭, 宋玉琴, 徐兵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厦门大学医学院血液研究所,厦门市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03%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与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 510060%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杭州 310022%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南京 210029%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广州 510080%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福州 35000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天津 30006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合肥 230001 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2727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2.06.0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探索初诊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纳入国内11个医学中心2000-2020年间分级1~3a级、年龄≥18岁初诊FL患者1 845例,筛选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6例(7.9%)初诊FL患者病理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中位年龄56(25~83)岁,男79例(54.1%)。127例患者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成分比例,依据弥漫大B细胞比例是否≥50%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较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有更高的3级比例(94.3%对91.9%, P=0.010)、Ki-67指数≥70%比例(58.5%对32.9%, P=0.013)及PET-CT的SUVmax≥13比例(72.4%对46.3%, P=0.030)。所有患者均接受CHOP或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总反应率(ORR)为88.2%,完全缓解(CR)率为76.4%。在不同比例弥漫大B细胞成分组中,诱导治疗后缓解率及治疗后2年内疾病进展(POD24)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总体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9%,5年总生存(OS)率为90.4%,POD24患者的5年OS率较非POD24患者下降(70.3%对98.5%, P<0.001)。与利妥昔单抗不维持治疗相比,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5年PFS率获益(57.7%对58.8%, P=0.543),5年OS率具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87.8%, P=0.082)。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6),而LDH高于正常值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31)。 结论: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50%的FL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更具侵袭性,CHOP/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PFS和OS获益,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ISSN:0253-2727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2.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