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检测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水平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100 mg每周1次,连用4次)慢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不同随访时间截点血小板计数预测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得出最佳截断点.结果 10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6例,女57例,中位年龄30(18~67)岁.首剂利妥昔单抗后第1、5、7天,成功组(治疗后PLT≥50×109/L且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与无效组(治疗后PLT< 50×109/L)中位血小板计数...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中华血液学杂志 Vol. 39; no. 7; pp. 573 - 578 |
---|---|
Main Authors |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330006%天津协和华美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
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253-2727 |
DOI |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8.07.009 |
Cover
Summary: |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水平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100 mg每周1次,连用4次)慢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不同随访时间截点血小板计数预测疗效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得出最佳截断点.结果 10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6例,女57例,中位年龄30(18~67)岁.首剂利妥昔单抗后第1、5、7天,成功组(治疗后PLT≥50×109/L且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与无效组(治疗后PLT< 50×109/L)中位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第14天,成功组中位血小板计数高于无效组[41(8~ 384)×109/L对23(0~ 106)×109/L,P=0.003];在随后的各随访截点,成功组中位血小板计数进一步回升并维持于正常水平,无效组中位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水平.以ROC曲线获得的预测治疗反应的优化界限值血小板计数50× 109/L为基础,首剂妥昔单抗治疗后第14、30、60天血小板计数能够组成一个预后评估体系.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第14、30、60天血小板计数能够组成一个疗效预测评估体系,有助于随访和制定治疗计划. |
---|---|
ISSN: | 0253-2727 |
DOI: |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8.07.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