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淋巴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R73; 目的探讨涎腺粘膜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征及发病机理。 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利用HE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CD20、CD45RO、上皮膜抗原的SP法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32例涎腺粘膜淋巴瘤。 结果男性2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76岁,其中腮腺17例,颌下腺15例。涎腺粘膜淋巴瘤是由弥漫性中心细胞样(CCL)细胞组成,并有“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CCL细胞CD20阳性、CD45RO阴性。电镜下瘤细胞圆形,高核浆比,胞浆内少量溶酶体和免疫球蛋白的颗粒,无胞质丝,无细胞外基膜,无细胞间连接。随访:存活5年以上者9例,3~4年者5例,不足1年6例,3例死亡。 结论大多数涎腺粘膜淋巴瘤为低度恶...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Vol. 114; no. 1; pp. 44 - 47
Main Authors 石群立, 张泰和, 薛巧珍, 樊克武, 孙桂勤, 严小娟, 寿柏泉, 于镔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2%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8%南京第一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6 20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366-6999
DOI10.3760/j.issn:0366-6999.2001.01.009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73; 目的探讨涎腺粘膜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征及发病机理。 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利用HE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CD20、CD45RO、上皮膜抗原的SP法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32例涎腺粘膜淋巴瘤。 结果男性2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76岁,其中腮腺17例,颌下腺15例。涎腺粘膜淋巴瘤是由弥漫性中心细胞样(CCL)细胞组成,并有“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CCL细胞CD20阳性、CD45RO阴性。电镜下瘤细胞圆形,高核浆比,胞浆内少量溶酶体和免疫球蛋白的颗粒,无胞质丝,无细胞外基膜,无细胞间连接。随访:存活5年以上者9例,3~4年者5例,不足1年6例,3例死亡。 结论大多数涎腺粘膜淋巴瘤为低度恶性,瘤细胞有“回归"现象,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少数可转变为高度恶性,预后差。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感染可导致机体产生获得性涎腺粘膜淋巴瘤,并在持续性刺激下发展为涎腺肌上皮炎,进而转变为涎腺粘膜淋巴瘤。
ISSN:0366-6999
DOI:10.3760/j.issn:0366-6999.2001.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