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术中不同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的有限元分析
R459.9%R318.08%R615;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建立L1-L3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在L2节段模拟椎体压缩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上分别模拟4 mL及6 mL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部分融合(FH型)、完全融合(FO型)、对称分离(SA型)、非对称分离(SN型)4种骨水泥分布形态,共获得9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三维有限...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Vol. 29; no. 10; pp. 2006 - 2014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6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81%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2025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2095-4344 |
DOI | 10.12307/2025.265 |
Cover
Summary: | R459.9%R318.08%R615; 背景: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作者发现当骨水泥注射总量达4 mL及以上时会在X射线片上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然而关于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进一步探讨骨水泥填充量及分布形态对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建立L1-L3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在L2节段模拟椎体压缩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上分别模拟4 mL及6 mL骨水泥注入量及双侧部分融合(FH型)、完全融合(FO型)、对称分离(SA型)、非对称分离(SN型)4种骨水泥分布形态,共获得9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三维有限元求解,比较L2骨折椎体的应力及位移.
结果与结论:①9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均集中于L2骨折区域,各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的L2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小于无骨水泥填充骨折模型,说明骨水泥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②与4 mL骨水泥填充相比,6 mL骨水泥填充在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的同时可显著降低骨折椎体应力,增强椎体强度;③在相同运动状态下,FH型组骨折椎体应力均为最小,其次为SA型组,该两组接近,FO型组骨折椎体应力最大,在侧弯动作中尤为明显,可能与骨水泥团块形状导致侧方应力集中有关;FH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小,FO型组骨折椎体位移最大;④结果显示,增加骨水泥注入剂量可以降低骨折椎体应力,提高稳定性,但会增加渗漏风险;双侧对称弥散分布骨水泥(FH型、SA型)在恢复椎体强度及稳定性上均优于完全融合、非对称分离骨水泥,因此,临床上行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首先保证双侧对称弥散分布,优先推荐双侧部分融合型分布,可获得合适的应力刺激及较好的稳定性. |
---|---|
ISSN: | 2095-4344 |
DOI: | 10.12307/2025.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