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分区CT值与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分布的相关性

R459.9%R318%R49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尽可能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性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成团导致伤椎内应力分布不均而再次骨折,如何使骨水泥分布达到理想状态是临床实际操作的难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伤椎和L1椎体内分区CT值分布特点,以及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71.3±8.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术前测量患者伤椎与L1椎体内不同区域CT值,根据术中穿刺针尖所在区CT值的相对高低将患者分为高CT值区域...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Vol. 27; no. 30; pp. 4757 - 4762
Main Authors 关健斌, 冯宁宁, 俞兴, 刘涛, 姜国正, 杨永栋, 赵赫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 100029 202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 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 1007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459.9%R318%R49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尽可能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性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成团导致伤椎内应力分布不均而再次骨折,如何使骨水泥分布达到理想状态是临床实际操作的难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伤椎和L1椎体内分区CT值分布特点,以及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71.3±8.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术前测量患者伤椎与L1椎体内不同区域CT值,根据术中穿刺针尖所在区CT值的相对高低将患者分为高CT值区域注射组(n=24)和低CT值区域注射组(n=23).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检测骨水泥分布、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结果 与结论:①47例患者中,8例为L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7例患者中,L1椎体中1/3区域CT值显著高于上、下1/3区域(P<0.05),椎体前半部CT值低于后半部(P<0.05);伤椎上1/3区域CT值显著高于中、下1/3区域(P<0.05),伤椎前半部CT值低于后半部(P<0.05);②高CT值区域注射组和低CT值区域注射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高CT值区域注射组24例骨水泥分布均为弥散型,低CT值区域注射组23例中骨水泥分布弥散型2例、非弥散型21例,两组间骨水泥分布存在差异(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注射区域CT值相对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性(r=0.918,P<0.05);④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L1椎体和伤椎内CT值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穿刺针尖所在区域CT值与骨水泥分布类型存在相关性,穿刺针尖置于高CT值区域更利于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弥散.
ISSN:209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