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提手法对下颈椎椎体位移影响的体外生物力学特征

R459.9%R319%R244.1; 背景:明确手法操作时椎体位移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生物力学机制,目前尚无研究分析旋提手法时椎体位移情况.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操作中下颈椎椎体位移情况以及不同扳动力对椎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7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应用MTS材料机及夹具在标本上模拟预牵引与不同扳动力(50,150,250 N)的旋提手法操作,并应用运动捕捉系统对C4-C7椎体不同位置(右横突、椎体中点、左横突)进行运动学测量,明确预牵引及不同扳动力下的椎体位移.结果与结论:①预牵引时:椎体中点与右横突纵向位移量由C4至C7逐渐减少(P<0.05),C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显著大于左横突(P<0...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Vol. 27; no. 18; pp. 2820 - 2823
Main Authors 冯敏山, 韩昶晓, 梁栋柱, 赵卫东, 尹逊路, 刘广伟, 朱立国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100102 2023
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10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广州市51051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5-434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459.9%R319%R244.1; 背景:明确手法操作时椎体位移有助于揭示其内在生物力学机制,目前尚无研究分析旋提手法时椎体位移情况.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操作中下颈椎椎体位移情况以及不同扳动力对椎体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7具健康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应用MTS材料机及夹具在标本上模拟预牵引与不同扳动力(50,150,250 N)的旋提手法操作,并应用运动捕捉系统对C4-C7椎体不同位置(右横突、椎体中点、左横突)进行运动学测量,明确预牵引及不同扳动力下的椎体位移.结果与结论:①预牵引时:椎体中点与右横突纵向位移量由C4至C7逐渐减少(P<0.05),C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显著大于左横突(P<0.05);②扳动时:右横突与椎体中点纵向位移量由C4到C7逐渐减小(P<0.05),150,250 N扳动力下的C4右横突纵向位移量均显著大于左横突(P<0.05);③不同扳动力比较:50 N扳动力组的椎体各节段和位置的纵向位移量均显著小于150,250 N扳动力组(P<0.05),150 N扳动力组与250 N扳动力组间椎体各节段和位置的纵向位移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旋提手法具有调整下颈椎椎体位移的作用,其中旋转侧C4横突位移量最大,且位移量与板动力大小相关.
ISSN:209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