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筋束骨理论建立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及评价

R446%R496%R318; 背景:对于上颈椎失稳机制的尸体标本研究多集中于急性暴力模型,尚缺乏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模型.目的:根据“筋束骨”理论构建慢性劳损致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将9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准备完毕后,先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正常椎体活动度的检测,再使用BOSE动态疲劳试验机进行最大幅度的屈伸和旋转疲劳加载构建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再次进行活动度的检测,比较造模前和造模后的上颈椎模型的枕寰关节、寰枢关节和整个上颈椎结构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南方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标本供者自愿捐赠.结果 与...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Vol. 24; no. 20; pp. 3152 - 3156
Main Authors 梁龙, 于杰, 魏戌, 周帅琪, 尹逊路, 刘广伟, 谢瑞, 谢榕, 庄明辉, 朱立国, 冯敏山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市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市100102 2020
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0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北京市100102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100029%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0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095-4344
DOI10.3969/j.issn.2095-4344.2610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446%R496%R318; 背景:对于上颈椎失稳机制的尸体标本研究多集中于急性暴力模型,尚缺乏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模型.目的:根据“筋束骨”理论构建慢性劳损致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将9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准备完毕后,先用Motion Analysis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正常椎体活动度的检测,再使用BOSE动态疲劳试验机进行最大幅度的屈伸和旋转疲劳加载构建上颈椎失稳尸体模型,再次进行活动度的检测,比较造模前和造模后的上颈椎模型的枕寰关节、寰枢关节和整个上颈椎结构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活动度.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南方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标本供者自愿捐赠.结果 与结论:①在前屈运动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造模前的标本(P<0.05);后伸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枕关节(C0-1)、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造模前(P<0.05);在屈伸复合运动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显著大于造模前标本(P<0.05);②在侧屈活动中,造模后标本寰枕关节(C0-1)、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的活动度均较造模前有所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右旋活动时,造模后标本的整个上颈椎(C0-2)的活动度较造模前明显增加(P<0.05);④在左右旋复合运动时,造模后标本的寰枢关节(C1-2)、整个上颈椎(C0-2)活动范围明显大于造模前的标本(P<0.05);⑤结果说明,采取该造模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慢性劳损型上颈椎失稳的状态.
ISSN:2095-4344
DOI:10.3969/j.issn.2095-4344.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