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上游河谷卸荷松弛区地下水位分布成因
P641.6; 澜沧江上游两序山体普遍存在强缷荷松弛和地下水位低缓现象,深入研究序坡卸荷松弛区水文地质特性可为开展水电工程运行期渗流特征分析和渗控设计提供依据.澜沧江深切河谷区地下水位低缓成因复杂,选取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条件和局部条件综合分析地下水位低缓的原因,构建研究区考虑卸荷松弛分带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流模型,模拟与验证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渗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低缓既受控于区域地下水流与澜沧江的共同作用,又是河谷岸坡坡度、表层滑带、岩层结构、卸荷裂隙等局部水文地质条件阻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内部表现;降雨径流受地形控制,主要经地表及强卸荷裂隙排泄至澜沧江,降雨入...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45; no. 6; pp. 1414 - 1426 |
---|---|
Main Authors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
2023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672-6561 |
DOI | 10.19814/j.jese.2023.03013 |
Cover
Summary: | P641.6; 澜沧江上游两序山体普遍存在强缷荷松弛和地下水位低缓现象,深入研究序坡卸荷松弛区水文地质特性可为开展水电工程运行期渗流特征分析和渗控设计提供依据.澜沧江深切河谷区地下水位低缓成因复杂,选取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条件和局部条件综合分析地下水位低缓的原因,构建研究区考虑卸荷松弛分带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流模型,模拟与验证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渗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低缓既受控于区域地下水流与澜沧江的共同作用,又是河谷岸坡坡度、表层滑带、岩层结构、卸荷裂隙等局部水文地质条件阻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内部表现;降雨径流受地形控制,主要经地表及强卸荷裂隙排泄至澜沧江,降雨入渗补给仅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50%. |
---|---|
ISSN: | 1672-6561 |
DOI: | 10.19814/j.jese.2023.03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