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基智能纤维及织物:潜力、现状与未来展望

O647; 纤维及织物因具有良好的柔性、透气性以及适宜的力学性能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纤维及织物在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始被人们赋予智能化特征,使得智能纤维和织物逐渐在可穿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天然蚕丝具有产量大、机械性能优异和生物可降解的优势.近年来,面向智能应用的蚕丝基纤维与织物逐渐发展,被用于传感、致动、光学器件、能量收集和储能等领域.本文将首先介绍天然蚕丝的层级结构和性能,并介绍各种形貌结构的再生蚕丝材料;然后根据其在智能纤维及织物中应用领域的不同,详细阐述蚕丝基智能纤维及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工作机制;最后讨论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并对未...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物理化学学报 Vol. 38; no. 9; pp. 58 - 73
Main Authors 张勇, 陆浩杰, 梁晓平, 张明超, 梁华润, 张莹莹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O647; 纤维及织物因具有良好的柔性、透气性以及适宜的力学性能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纤维及织物在其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始被人们赋予智能化特征,使得智能纤维和织物逐渐在可穿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天然蚕丝具有产量大、机械性能优异和生物可降解的优势.近年来,面向智能应用的蚕丝基纤维与织物逐渐发展,被用于传感、致动、光学器件、能量收集和储能等领域.本文将首先介绍天然蚕丝的层级结构和性能,并介绍各种形貌结构的再生蚕丝材料;然后根据其在智能纤维及织物中应用领域的不同,详细阐述蚕丝基智能纤维及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工作机制;最后讨论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ISSN:1000-6818
DOI:10.3866/PKU.WHXB2021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