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S714.2;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干香柏人工纯林、自然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特征(淀粉酶、脱氢酶、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FDA水解酶、脲酶).[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81,1.89,0.41 g/kg,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全磷含量为干香柏纯林下最高;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C:P与N:P最高,C:N最高的为柏...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土保持研究 Vol. 30; no. 4; pp. 69 - 74
Main Authors 张水琳, 马丽娜, 王妍, 李成荣, 刀明宽, 刘云根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南林业大学 石漠化研究院,昆明 650224 2023
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3409
DOI10.13869/j.cnki.rswc.2023.04.010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714.2;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干香柏人工纯林、自然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特征(淀粉酶、脱氢酶、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FDA水解酶、脲酶).[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81,1.89,0.41 g/kg,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全磷含量为干香柏纯林下最高;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C:P与N:P最高,C:N最高的为柏木+银木荷混交林.土壤淀粉酶活性为干香柏人工纯林最高,自然恢复植被恢复下最低,其余酶活性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pH值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且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主要养分因子为全氮,解释了72.3%的土壤酶活性变异.[结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不同,经18 a植被修复后,自然植被恢复和干香柏人工纯林两种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是该地区较为合适的植被修复类型.
ISSN:1005-3409
DOI:10.13869/j.cnki.rswc.2023.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