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2015年秦岭北麓径流重建及变化

P333; 渭河流域能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水资源的问题,而秦岭北麓是渭河的重要产水区.为探究秦岭北麓近年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基于水文相似性原理,运用典型流域参证法,重建了1970—2015年秦岭北麓径流变化.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观测流域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在月径流模拟中,纳什系数(NS)大于0.76,相关系数(R2)大于0.91,相对误差(RE)小于±15%;通过水文参数移植法模型可以真实还原无观测流域径流变化,在验证期NS,R2,RE分别为0.81,0.94,4.6.近46 a来北麓径流总量在(16.01~6...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土保持研究 Vol. 29; no. 2; pp. 206 - 211
Main Authors 张召鹏, 段克勤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安 710100 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34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333; 渭河流域能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水资源的问题,而秦岭北麓是渭河的重要产水区.为探究秦岭北麓近年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基于水文相似性原理,运用典型流域参证法,重建了1970—2015年秦岭北麓径流变化.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观测流域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在月径流模拟中,纳什系数(NS)大于0.76,相关系数(R2)大于0.91,相对误差(RE)小于±15%;通过水文参数移植法模型可以真实还原无观测流域径流变化,在验证期NS,R2,RE分别为0.81,0.94,4.6.近46 a来北麓径流总量在(16.01~65.4)亿m3/a波动,1983年径流量最高达到65.4亿m3,而1977年最小值仅为16亿m3,丰水年份是枯水年份的4倍,径流年际变化明显,过去46 a秦岭北麓多年平均径流值为35.2亿m3/a.降水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并且也是水文模拟中最重要的影响要素.
ISSN:10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