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8年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TP79;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运用建设用地当量系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不同尺度下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影响强烈,其中1990—1997年影响最强烈,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2.17%,该时段人类活动对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改造程度最强烈,其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6.70%,6.03% 和5.10%;(2)1990—2018年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分...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土保持研究 Vol. 28; no. 5; pp. 287 - 300
Main Authors 朱纹君, 韩美, 孔祥伦, 李云龙, 孔凡彪, 魏帆, 荣佳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济南250014 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5-34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P79;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运用建设用地当量系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不同尺度下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影响强烈,其中1990—1997年影响最强烈,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2.17%,该时段人类活动对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改造程度最强烈,其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6.70%,6.03% 和5.10%;(2)1990—2018年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分布格局大致呈5,6级强度带向东部和北部沿海方向推进、1~3级强度带自内陆向沿海方向消退的特征.近30年人类活动强度增长显著,由18.14% 增长至35.24%.其中,东营区的城镇建设区、河口区的盐田区以及垦利区的胜利油田人类活动强度等级较高;(3)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盐田开采量和原油开采量均在95% 显著水平上与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显著相关.不同县域主要驱动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性,城镇化率、盐田开采量、原油开采量和GDP变化率分别是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和利津县主要驱动因子.
ISSN:10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