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以茂名油页岩矿区为例

X16; 茂名油页岩的开采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采矿造成了植被破坏、土地损害等生态环境问题.2013年,茂名露天矿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为实现对废弃露天矿区生态修复情况的监测,本文以茂名油页岩矿区为研究区,选取1993-2021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从矿坑水体面积、植被覆盖度(FVC)、遥感生态指数(RSEI)3个方面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矿坑废弃后,矿坑内的水体面积逐渐增长,在2017年之后稳定在4.6 km2.(2)1993-2013年矿坑1 km缓冲区内FVC在较低...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5; no. 5; pp. 19 - 29
Main Authors 谷月程, 孟丹, 赵月, 花艺玮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48%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048%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4-9398
DOI10.19789/j.1004-9398.2024.05.003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X16; 茂名油页岩的开采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采矿造成了植被破坏、土地损害等生态环境问题.2013年,茂名露天矿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为实现对废弃露天矿区生态修复情况的监测,本文以茂名油页岩矿区为研究区,选取1993-2021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从矿坑水体面积、植被覆盖度(FVC)、遥感生态指数(RSEI)3个方面对研究区生态环境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矿坑废弃后,矿坑内的水体面积逐渐增长,在2017年之后稳定在4.6 km2.(2)1993-2013年矿坑1 km缓冲区内FVC在较低的范围内波动,2014-2017年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2017年以后增速有所减缓;北排土场FVC均值在2008年达到0.809,之后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3)矿坑1 km缓冲区内,矿区修复期间RSEI均值增长的趋势最为明显,但部分区域仍出现了 RSEI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说明在矿坑修复期间,工程的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北排土场内RSEI均值呈现增长趋势,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4)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可为矿山管理部门及矿权企业提供决策辅助,为生态修复的长效监管机制提供技术保障.
ISSN:1004-9398
DOI:10.19789/j.1004-9398.2024.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