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研究进展

S275.3%S275.9; 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水稻科技工作者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或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少系统地比较以及根据不同区域实际田间情况进行节水效果的评价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数据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比较了不同技术模式在节水和增产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浅湿晒灌溉"的增产效果较好,但对田块的要求较高,并且难以确定灌溉定额;"间歇灌溉"的节水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推广性差;"控制灌溉"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但没有统一的灌水指标;"...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节水灌溉 no. 8; pp. 19 - 24
Main Authors 马世浩, 杨丞, 王贵兵, 张赓, 李小坤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武汉430070%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2021
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武汉43007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7-4929
DOI10.3969/j.issn.1007-4929.2021.08.004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275.3%S275.9; 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水稻科技工作者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或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少系统地比较以及根据不同区域实际田间情况进行节水效果的评价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数据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比较了不同技术模式在节水和增产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浅湿晒灌溉"的增产效果较好,但对田块的要求较高,并且难以确定灌溉定额;"间歇灌溉"的节水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推广性差;"控制灌溉"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但没有统一的灌水指标;"适雨灌溉"节水效果较好,但增产效果一般;"滴灌"能提高水肥利用率,但可能会导致产量降低.综合来看,"滴灌"和"控制灌溉"适合在北方稻区推广,"蓄雨型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和增产潜力,适合在南方稻区推广.
ISSN:1007-4929
DOI:10.3969/j.issn.1007-4929.2021.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