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SCSMEX期间亚洲30-60天低频振荡特征的分析

P42; 对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东亚地区850 hPa中低纬环流指数.东亚季风指数和长江中下游降水进行了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这些要素均有明显的30-60天周期低频振荡。在此基础上对5-8月每隔5天的850 hPa低频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150°E间东亚从中国东中部大陆经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南北半球中明显的存在一个以30-60天低频荡为特征的东亚季风低频环流系统,东亚季风活动主要受东亚季风系统中低频活动影响;(2)5月第5候南海热带季风爆发、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入梅及产生大暴雨以及7月中旬以后的该地区大暴雨均与低频气旋带在该地区活动有...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Vol. 18; no. 4; pp. 623 - 638
Main Authors 陈隆勋, 祝从文, 王文, 张培群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National Climate Center 20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6-1530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42; 对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东亚地区850 hPa中低纬环流指数.东亚季风指数和长江中下游降水进行了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这些要素均有明显的30-60天周期低频振荡。在此基础上对5-8月每隔5天的850 hPa低频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150°E间东亚从中国东中部大陆经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南北半球中明显的存在一个以30-60天低频荡为特征的东亚季风低频环流系统,东亚季风活动主要受东亚季风系统中低频活动影响;(2)5月第5候南海热带季风爆发、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入梅及产生大暴雨以及7月中旬以后的该地区大暴雨均与低频气旋带在该地区活动有关,而8月长江上游大暴雨则与低频反气旋伸入到大陆有关;(3)SCSMEX期间东亚低频振荡系统的源地有二个,即南海赤道和北半球中太平洋中高纬。南海低频系统向北传播,而中高纬低频系统自东北向西南传播为主。长江中下游6、7月二次大暴雨均与上述二个低频气旋系统自热带向北和中高纬向西南传播并于长江中下游汇合有关;(4)5-8月间东亚季风系统中有二次低频气旋带和二次低频反气旋带活动,这些低频环流系统的活动与印度季风低频环流系统活动并无明显关系,这表明,东亚季风低频环流系统和印度低频环流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这证实,早期中国学者提出的东亚季风环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季风环流系统的概念在1998年夏季也得到证实。
ISSN:0256-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