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相对制动安全间隔模型的参数敏感度分析

U284.48+1; 基于相对制动安全间隔模型的虚拟编组列车间安全间隔的量值大小对轨道线路的通行能力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车的设计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充分发挥虚拟联挂列车运行高效性并确保其行车安全,文章对影响安全间隔大小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采用安全时距模型定性分析和模型加算法联合仿真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对制动安全间隔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变化对停站时间差的影响程度.用单因素轮换法获得对应参数局部敏感度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制动率、响应延迟时间、"制动建立"阶段时间和目标停站间距,从而指出关键参数选取的范围和原则以及安全间隔设计的优化方向.为使停站时间差可控且达到小于 4 s...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控制与信息技术 no. 3; pp. 21 - 28
Main Authors 钱华, 吕浩炯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U284.48+1; 基于相对制动安全间隔模型的虚拟编组列车间安全间隔的量值大小对轨道线路的通行能力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车的设计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充分发挥虚拟联挂列车运行高效性并确保其行车安全,文章对影响安全间隔大小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采用安全时距模型定性分析和模型加算法联合仿真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对制动安全间隔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变化对停站时间差的影响程度.用单因素轮换法获得对应参数局部敏感度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制动率、响应延迟时间、"制动建立"阶段时间和目标停站间距,从而指出关键参数选取的范围和原则以及安全间隔设计的优化方向.为使停站时间差可控且达到小于 4 s的目标,进站过程采用 3 阶段紧急制动模型,并推荐了适宜的典型组合指标,即在后车制动率大于1.0 m/s2、响应延迟时间小于 1 s、最小安全间距 2 m的基础上目标停站间距大于 4 m,为现阶段列车虚拟联挂技术的工程化实施提供依据.
ISSN:2096-5427
DOI:10.13889/j.issn.2096-5427.2024.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