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缓解术后肿胀的早期疗效
R687.3; 目的:评估拇外翻术中截骨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隐性失血、进而缓解术后肿胀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拇外翻行截骨矫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依照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对照组16例(术中未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按照术式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一配对,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第一跖骨头前后径的变化量、足周径的变化量,以及术后CT测得的第一跖骨中分线长度和足底垂线长度,以评估术后切口周围的肿胀程度.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的测量参考籽骨位测量第一跖...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Vol. 57; no. 1; pp. 172 - 177 |
---|---|
Main Authors |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北京 100035
2025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R687.3; 目的:评估拇外翻术中截骨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隐性失血、进而缓解术后肿胀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拇外翻行截骨矫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依照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对照组16例(术中未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按照术式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一配对,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第一跖骨头前后径的变化量、足周径的变化量,以及术后CT测得的第一跖骨中分线长度和足底垂线长度,以评估术后切口周围的肿胀程度.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的测量参考籽骨位测量第一跖骨旋转角度的两条辅助线与软组织边界相交所得线段.共有三位临床医生完成了这两条线段的测量,并进行了观察者间的比较.结果:通过观察者间的比较,CT测得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长度的一致性较高,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方式.经过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第一跖骨前后径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足周径的变化量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CT测得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的长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外翻截骨术中,截骨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术后肿胀,可能与氨甲环酸减少术后的隐性失血有关. |
---|---|
ISSN: | 1671-167X |
DOI: | 10.19723/j.issn.1671-167X.2025.0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