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ull texts from electronic resources are only available from the university network. You are currently outside this network. Please log in to access full texts
春秋戰國時代 名言의 핵심 내용과 표현미
春秋戰國時代的名言在中國文化史上最極盛, 而且給後代留下來深大的影響. 本論文考察了春秋戰國時代名言怎麽可以長期以來人口膾炙, 深受廣大人們的喜爱. 春秋戰國時代名言的核心內容在諸子百家提到的人性論. 當時的人性觀念可以提供突破天命論的機會. 諸子百家主張的‘仁’⋅道⋅無爲⋅法術等核心理論裏面包含了人性論的問題. 諸子百家的名言强調人性修養比天道地利的重要性, 所以不管時代變遷一直受到大衆的呼應. 到春秋時代發生從‘學在官府’到‘學在私人’的變化, 人性涵養的道德教化在學習和實踐結合和敎學相長的基礎下, 與禮樂結合敎化方法合作解決人們之間的矛盾關係.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名言當中與他人之间和谐相...
Saved in:
Published in | 중국학보, 0(71) pp. 103 - 121 |
---|---|
Main Author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Korean |
Published |
한국중국학회
01.02.2015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226-850X 2671-8286 |
Cover
Summary: | 春秋戰國時代的名言在中國文化史上最極盛, 而且給後代留下來深大的影響. 本論文考察了春秋戰國時代名言怎麽可以長期以來人口膾炙, 深受廣大人們的喜爱. 春秋戰國時代名言的核心內容在諸子百家提到的人性論. 當時的人性觀念可以提供突破天命論的機會. 諸子百家主張的‘仁’⋅道⋅無爲⋅法術等核心理論裏面包含了人性論的問題. 諸子百家的名言强調人性修養比天道地利的重要性, 所以不管時代變遷一直受到大衆的呼應.
到春秋時代發生從‘學在官府’到‘學在私人’的變化, 人性涵養的道德教化在學習和實踐結合和敎學相長的基礎下, 與禮樂結合敎化方法合作解決人們之間的矛盾關係.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名言當中與他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名言占有相當多的比率, 實現人們之間的和諧關係, 進一步解決個人和社會的矛盾關係, 運用中庸之道,是控制過分,保持心態平衡.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都具有富國强兵和大統一的願望, 因而禮賢下士, 樹立‘任賢’傳統, 引發國家興盛的統治哲學. 任賢使能可能謹守文化權力與政治權力邊界.
春秋戰國時代名言運用對句構造和肯定否定的對比手法, 使核心內容更鮮明,感受更强烈. 名言活用比喩手法, 把深刻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理致具体化, 提高名言的語言效果. 名言常常利用數字來使人進行段階式的的理解, 劃分彼此界域 KCI Citation Count: 0 |
---|---|
Bibliography: | G704-000184.2015..71.016 |
ISSN: | 1226-850X 2671-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