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安南使臣詩歌贈酬考述 — 兼論詩歌贈酬的學術意義

古代朝鮮半島與安南相隔萬里,給兩國學術、文學的交流造成了比較大的困難,但朝鮮與安南使臣仍有一大批贈酬之作存世,這是古代東亞文化交流史中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特殊文化現象,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值得學界去關注。本文依據『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25册)、朝鮮燕行録556種以及裴輝璧『皇越詩選』、金安國『慕齋集』、柳得恭『後雲録』、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等東亞古代文獻,對現存的朝鮮朝與安南使臣的贈酬詩歌進行蒐羅,並且作相關考述。 兩國文人間詩歌贈酬産生既有客觀條件,也有主觀原因。客觀條件:一方面,清代的朝貢制度以及清朝所舉行的大型筵會客觀上爲朝鮮、安南文士的相會、相識創造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共同的儒家文...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중국연구, 71(0) pp. 3 - 23
Main Authors Chen li, Li shu wen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중국연구소 01.06.2017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225-8695
2713-5950
DOI10.18077/chss.2017.71..00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古代朝鮮半島與安南相隔萬里,給兩國學術、文學的交流造成了比較大的困難,但朝鮮與安南使臣仍有一大批贈酬之作存世,這是古代東亞文化交流史中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特殊文化現象,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值得學界去關注。本文依據『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25册)、朝鮮燕行録556種以及裴輝璧『皇越詩選』、金安國『慕齋集』、柳得恭『後雲録』、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等東亞古代文獻,對現存的朝鮮朝與安南使臣的贈酬詩歌進行蒐羅,並且作相關考述。 兩國文人間詩歌贈酬産生既有客觀條件,也有主觀原因。客觀條件:一方面,清代的朝貢制度以及清朝所舉行的大型筵會客觀上爲朝鮮、安南文士的相會、相識創造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相同的語言文字,這是兩國文士得以詩歌唱酬的文化基礎。主觀原因主要是有著文學交往的意願。主要出於兩方面的目的:其一,朝鮮、安南使臣都希望本國的文學能在他國得到傳揚。其次,兩國文士間展開詩歌唱酬,當亦有以詩較藝的原因。兩國文人詩歌唱酬的内容也相當豐富,有對友人國度風俗、物候等的理解;對天地同文、儒家文化的認同;身處异域中的情感共鳴等。 兩國文士詩歌贈酬的意義巨大: 從文本角度來看,這些詩歌是東亞地區優秀文化遺産的重要展現,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而作者均是古代朝鮮朝、安南的著名文士。因而,有數量不菲的優秀篇章一直存留到現在。 從學術意義上看,主要體現爲:首先促進了兩國文化間的交流,有利於優秀詩篇在對方國度中的傳播。其次,18世紀中後期,朝鮮、安南使臣的詩歌唱酬迎來了一個高潮。它與同時期清朝和朝鮮朝文人的唱酬,同是當時東亞詩壇繁榮的重要表徵。再次,這些典型的古代文化交流事件,也爲我們如今的國與國之間的文學往來樹立了典範,更是後代學者暗慕追跡的文壇佳話。 Ancient Korean Peninsula and Vietnam are separated by ten thousand miles. There is a great difficulty in the academic and literary exchange between Chosŏn and Vietnam. Howe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of Chosŏn and Vietnam ministers survive in the world. This special cultural pheno
ISSN:1225-8695
2713-5950
DOI:10.18077/chss.2017.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