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异常发情一例

行为观察、外阴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及雌激素测定是监测人工圈养大熊猫发情、指导配种的主要方法。本文报道了一例大熊猫发情期间这4种监测方法结果存在与正常发情不相一致的现象。该大熊猫在发情前、中期及高峰期均没有发情行为,但其外生殖器表现出开口、从小到大、从内缩到外翻;颜色也呈现了灰白、潮红、粉红、灰白的一系列正常发情母大熊猫外生殖器形态及颜色方面的变化;其E1G/Cr变化则与常见的发情期E1G/Cr变化一致,从基础水平逐步上升至峰值,峰值后迅速下降至基础值。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在初期至高峰期一直保持基础水平,细胞核破裂的比例小于20%,远远小于正常发情者70%的角化率;根据雌激素含量的变化,在距离...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野生动物学报 Vol. 34; pp. 276 - 277+280
Main Authors 周应敏, 黄炎, 李德生, 王鹏彦, 张和民, 邓涛, 黄晓宇, 胡海平, 李仁贵, 吴代福, 曾昌霞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01.01.201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2310-1490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行为观察、外阴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及雌激素测定是监测人工圈养大熊猫发情、指导配种的主要方法。本文报道了一例大熊猫发情期间这4种监测方法结果存在与正常发情不相一致的现象。该大熊猫在发情前、中期及高峰期均没有发情行为,但其外生殖器表现出开口、从小到大、从内缩到外翻;颜色也呈现了灰白、潮红、粉红、灰白的一系列正常发情母大熊猫外生殖器形态及颜色方面的变化;其E1G/Cr变化则与常见的发情期E1G/Cr变化一致,从基础水平逐步上升至峰值,峰值后迅速下降至基础值。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在初期至高峰期一直保持基础水平,细胞核破裂的比例小于20%,远远小于正常发情者70%的角化率;根据雌激素含量的变化,在距离E1G/Cr峰值10 h时为其实施首次人工授精,当年秋季该大熊猫顺利产下一仔。
ISSN:2310-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