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在脑血管病临床医疗数据应用的模式探索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Identity in Clinical Data Manage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目的 脑血管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诊疗服务形成海量的医疗数据,数据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多方共识、公开透明、防篡改和可溯源等特征,给脑血管病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提供了优化的工具。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数字身份在脑血管病医疗数据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架构。 方法 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发行者、控制者、解析者、证明者和个人身份数据账户等角色,实现脑血管病医疗数字身份进行去中心化。研究选取了200个测试用户,对建立的模式进行基于数据交换和医疗影像数据的测试。 结果 基于数据交换的测试中,对于单用户,职责目录的保存并返回保存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为1....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Zhongguo cuzhong zazhi Vol. 17; no. 10; pp. 1089 - 1096
Main Author 肖瑞珠,李磊,王孟,姜勇,郭敬鹏,朱皞罡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01.10.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目的 脑血管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诊疗服务形成海量的医疗数据,数据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多方共识、公开透明、防篡改和可溯源等特征,给脑血管病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提供了优化的工具。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区块链数字身份在脑血管病医疗数据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架构。 方法 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发行者、控制者、解析者、证明者和个人身份数据账户等角色,实现脑血管病医疗数字身份进行去中心化。研究选取了200个测试用户,对建立的模式进行基于数据交换和医疗影像数据的测试。 结果 基于数据交换的测试中,对于单用户,职责目录的保存并返回保存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为1.261 s,职责目录查看的平均响应时间为0.08 s,提交数据目录并返回页面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269 s。基于区块链及数字身份的医疗影像数据交换系统在测试期间运行稳定,在网络中断再通后能自动恢复对外提供服务。基于医疗影像数据场景中,写入通量为9090次/秒,平均响应时间为14.98 s,平均每秒遍历9012条数据。可靠性检查结果较好,容错能力达到1/3节点。 结论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能够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共享流通,在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identity in medical data manage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centraliz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dical digital identities through the roles of issuer, controller, parser, prover and personal identity data account. A total of 200 subjects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practic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exchange and medical imaging data. R
ISSN:1673-5765
DOI:10.3969/j.issn.1673-5765.202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