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報告-以寇克氏袋作為膀胱全切除後之可禁尿性尿儲藏器

對於泌尿科病人而言,最不幸的要算是因膀胱癌必須全部切除膀胱,而以其它方式進行尿改流了。傳統的尿改流有腎造瘻、輸尿管表皮造瘻、迴腸尿通路(Ileal conduit)、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等方法。然而腎造瘻的病人需長期使用導尿管留置體內;迴腸通路的病人及輸尿管表皮造瘻的病人須載著尿袋,容易引起造瘻邊緣皮膚潰爛;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的病人更因尿糞同一通道容易甲起上行性腎盂炎或尿失禁及肛門周圍皮膚潰爛等問題。病人常因此而無法工作,或因尿味濃重而疏遠於人群,至於情緒低落造成的家庭及社會問題更不在話下。然而自從1982年西德的Kock教授發表以其設計的Kock氏袋作為可禁尿性尿儲藏器以來,整個泌尿系的尿...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慈濟醫學雜誌 Vol. 1; no. 1; pp. 75 - 78
Main Authors 郭漢崇, 張世忠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01.05.1989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16-3190
DOI10.6440/TZUCMJ.198905.0075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對於泌尿科病人而言,最不幸的要算是因膀胱癌必須全部切除膀胱,而以其它方式進行尿改流了。傳統的尿改流有腎造瘻、輸尿管表皮造瘻、迴腸尿通路(Ileal conduit)、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等方法。然而腎造瘻的病人需長期使用導尿管留置體內;迴腸通路的病人及輸尿管表皮造瘻的病人須載著尿袋,容易引起造瘻邊緣皮膚潰爛;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的病人更因尿糞同一通道容易甲起上行性腎盂炎或尿失禁及肛門周圍皮膚潰爛等問題。病人常因此而無法工作,或因尿味濃重而疏遠於人群,至於情緒低落造成的家庭及社會問題更不在話下。然而自從1982年西德的Kock教授發表以其設計的Kock氏袋作為可禁尿性尿儲藏器以來,整個泌尿系的尿改流方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此種方法以迴腸末端縫成袋狀,加上兩端腸套疊的處理,可使得尿液不至於外流也不會逆流至輸連管,而袋內則可維持大容量及超低壓力,實在是一個合乎膀胱生理原理的好方法。本文誡介紹在慈濟綜合醫院進行的一例Kock氏袋尿儲藏器病例報告。
ISSN:1016-3190
DOI:10.6440/TZUCMJ.198905.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