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坡破坏模式分析的易发性评价——以三峡库区首段泄滩河左岸为例

P642.22; 三峡库区首段发育有大量岩质滑坡,其中很多灾害点极具隐蔽性且目前并未被查明.文中以三峡库区首段泄滩河左岸为研究区,以区内唯一破坏的卡门子湾顺层岩质滑坡为例,在分析其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该地区顺层岩质滑坡的破坏模式,并以此确定了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及距道路距离共9个评价指标因子及疑似滑坡隐患点,将这些灾害隐患点作为滑坡样本,运用ALSA模型开展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区,最后采用ROC曲线及现场复查等方法验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顺层岩质滑坡的极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大致呈面状分布,主要集中在岩性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Vol. 34; no. 2; pp. 156 - 166
Main Authors 朱宇航, 黄海峰, 殷坤龙, 郭子正, 郭飞, 赖鹏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401 01.04.20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三峡大学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 宜昌 4430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42.22; 三峡库区首段发育有大量岩质滑坡,其中很多灾害点极具隐蔽性且目前并未被查明.文中以三峡库区首段泄滩河左岸为研究区,以区内唯一破坏的卡门子湾顺层岩质滑坡为例,在分析其成因机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该地区顺层岩质滑坡的破坏模式,并以此确定了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及距道路距离共9个评价指标因子及疑似滑坡隐患点,将这些灾害隐患点作为滑坡样本,运用ALSA模型开展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区,最后采用ROC曲线及现场复查等方法验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顺层岩质滑坡的极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大致呈面状分布,主要集中在岩性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夹砂岩和西北坡向的近库岸地区.现场验证发现易发分区结果与滑坡破坏模式分布规律较吻合,表明基于滑坡破坏模式选择滑坡样本得到的滑坡易发性结果在整体上也能反映研究区滑坡概率空间分布规律,在缺乏准确滑坡样本时可作为一种替补方案.上述研究结果为基于滑坡破坏模式选取滑坡样本开展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ISSN:1003-8035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1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