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P642.23;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 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和评价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高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在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表现最优;(2)震前、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且等级越高增量越大,各等级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高于震前;(3)地震前、后侵蚀传递系数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
Saved in:
Published in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Vol. 35; no. 1; pp. 51 - 59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3-8035 |
DOI |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306035 |
Cover
Summary: | P642.23;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 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和评价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高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在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表现最优;(2)震前、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且等级越高增量越大,各等级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高于震前;(3)地震前、后侵蚀传递系数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与汶川大地震地震烈度空间分布特征叠加,加大了震后干流和支流泥石流由下游向上游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 |
---|---|
ISSN: | 1003-8035 |
DOI: |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306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