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填方场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TU433; 裂缝是高填方场地常见隐患,对工程场地安全和稳定造成影响.基于陕北某黄土高填方场地的裂缝监测和探测资料,分析裂缝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从场地地形条件、填土厚度、变形特征等方面,对裂缝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裂缝主要在填方区发育,分布于填方厚度小于15m及距离挖填分界线20m以内的区域内,以挖填交界过渡带(挖填厚度≤5m)为主,裂缝走向与挖填界线或原地基的等高线近似一致;裂缝宽度增大速率逐渐降低,从出现到趋于稳定约需3个月时间;裂缝受降水侵蚀、潜蚀等作用,常伴生发育落水洞,并沿填土与谷坡接茬面延伸发展,距地面最大垂直深度可达7.5 m;沟谷地形、填土厚度差异等引起...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Vol. 32; no. 4; pp. 85 - 92
Main Authors 于永堂, 郑建国, 张继文, 刘智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01.08.2021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陕西省特殊岩土性质与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3-8035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1.04-11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433; 裂缝是高填方场地常见隐患,对工程场地安全和稳定造成影响.基于陕北某黄土高填方场地的裂缝监测和探测资料,分析裂缝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从场地地形条件、填土厚度、变形特征等方面,对裂缝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裂缝主要在填方区发育,分布于填方厚度小于15m及距离挖填分界线20m以内的区域内,以挖填交界过渡带(挖填厚度≤5m)为主,裂缝走向与挖填界线或原地基的等高线近似一致;裂缝宽度增大速率逐渐降低,从出现到趋于稳定约需3个月时间;裂缝受降水侵蚀、潜蚀等作用,常伴生发育落水洞,并沿填土与谷坡接茬面延伸发展,距地面最大垂直深度可达7.5 m;沟谷地形、填土厚度差异等引起的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是导致黄土高填方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ISSN:1003-8035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