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促淤板周围悬沙浓度分布特征数值分析

TV863%TV131.2+1; 开孔促淤板作为保护岸滩的有效结构,一直被用于保滩护岸、河流海岸生态修复等工程.由于开孔促淤板的存在,使得其周围水流流态变得较为复杂,水流阻力增大,开孔促淤板周围的水流流态会直接影响板周悬沙的运动和输移.基于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不同开孔率的促淤板周围的流场特性以及悬沙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开孔促淤板后槽底近壁区(距底高度d<H/15)会出现回流区,回流区范围主要分布在板后0~20/3H范围内.随着开孔率增大,板前槽底近壁区回流区基本消失,板后回流区面积逐渐减小,回流区长度、宽度均逐渐减小.在板后槽底近壁区,开孔处板后断面的相对悬...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no. 1; pp. 54 - 60
Main Authors 石力, 卢盛雄, 程永舟, 范甜甜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镇江 212000 15.01.202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7-2284
DOI10.12396/znsd.240787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V863%TV131.2+1; 开孔促淤板作为保护岸滩的有效结构,一直被用于保滩护岸、河流海岸生态修复等工程.由于开孔促淤板的存在,使得其周围水流流态变得较为复杂,水流阻力增大,开孔促淤板周围的水流流态会直接影响板周悬沙的运动和输移.基于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不同开孔率的促淤板周围的流场特性以及悬沙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开孔促淤板后槽底近壁区(距底高度d<H/15)会出现回流区,回流区范围主要分布在板后0~20/3H范围内.随着开孔率增大,板前槽底近壁区回流区基本消失,板后回流区面积逐渐减小,回流区长度、宽度均逐渐减小.在板后槽底近壁区,开孔处板后断面的相对悬沙浓度较板前小.在d>H/15区域,开孔处板后断面相对悬沙浓度值较板前大,格栅处的板后断面相对悬沙浓度较开孔处的板后断面相对较大.当来流流速一定时,开孔促淤板的开孔率越大,板周的相对悬沙浓度越低,开孔促淤板的促淤效果也越不理想;当开孔率为20%时,开孔促淤板的促淤效果显著.
ISSN:1007-2284
DOI:10.12396/znsd.24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