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引导的咀嚼肌疼痛放松训练疗效评估

R783.9;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自2021年6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首次诊断为TMD肌筋膜疼痛(不伴有盘移位)的患者共29例.收集到增强MRI的Dixon序列并进行手法治疗的患者9例.治疗前,利用DICOM Viewer工作站获得9例患者的Dixon图像咀嚼肌疼痛区域...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Vol. 43; no. 5; pp. 540 - 544
Main Authors 杨海霞, 徐丽丽, 王博成, 陈敏洁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11 01.05.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783.9;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自2021年6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首次诊断为TMD肌筋膜疼痛(不伴有盘移位)的患者共29例.收集到增强MRI的Dixon序列并进行手法治疗的患者9例.治疗前,利用DICOM Viewer工作站获得9例患者的Dixon图像咀嚼肌疼痛区域值(Z1)、同侧非疼痛区域值(Z2)和对侧对应咀嚼肌区域值(Z3).依据工作站获得的咀嚼肌异常区域,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放松治疗.治疗后1~4周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主动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Dixon序列Z2均值为66.23±32.90,Z3均值为66.27±33.87;而咀嚼肌疼痛区域Z1为131.94±83.99,明显高于Z2和Z3.手法治疗在改善MMO、VA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8.89%.结论·Dixon序列的影像表现与临床主诉的疼痛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MRI引导的手法放松治疗对改善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度和疼痛有明显疗效.
ISSN:1674-8115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3.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