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

P736.4;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及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①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改变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显著影响土壤中铁相的转化.围垦后土壤二价铁[Fe(Ⅱ)]、三价铁[Fe(Ⅲ)]、活性总铁含量(HCl-Fet)及Fe(Ⅲ)/Fe(Ⅱ)分别显著下降了 24.68%、52.56%、51.45%、35.68%(P<0.05).游离态氧化铁(Fed)与无定形态铁(Feo)含量分别显...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 44; no. 1; pp. 44 - 54
Main Authors 刘旭阳, 王纯, 郭萍萍, 方云英, 沈李东, 胡世文, 黑杰, 王亚非, 胥佳忆, 王维奇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117 2024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州 350200%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河流研究所和环境与科学学院,南森校区,昆士兰 41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 510650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州 350215%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州 35021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736.4;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及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①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改变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显著影响土壤中铁相的转化.围垦后土壤二价铁[Fe(Ⅱ)]、三价铁[Fe(Ⅲ)]、活性总铁含量(HCl-Fet)及Fe(Ⅲ)/Fe(Ⅱ)分别显著下降了 24.68%、52.56%、51.45%、35.68%(P<0.05).游离态氧化铁(Fed)与无定形态铁(Feo)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 21.64%和29.24%(P<0.05),络合态铁(Fep)含量则有所增加.②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显著影响土壤碳固存,Fe-OC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围垦稻田后分别显著下降了 39.03%和 18.42%(P<0.05);芦苇湿地与稻田土壤Fe-OC均主要以吸附途径结合,稻田土壤Fe-O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fFe-OC)显著高于芦苇湿地(P<0.05).③土壤全氮、含水量、电导率、铁以及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与Fe-OC呈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可为退耕还湿、土壤碳增汇提供科学参考.
ISSN:0256-1492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2303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