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煤系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P58; 目的 为了解煤系页岩中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方法 采用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扫描电镜、低压CO2/N2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煤系页岩不同岩相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成岩作用对各岩相孔隙演化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山西组主要发育富硅泥质页岩岩相(A-1)、泥质/硅质混合页岩岩相(M-2)和富黏土硅质页岩岩相(S-3);介孔是储层孔容的主要来源,贡献度达65%以上,微孔是储层比表面积的主要来源,贡献度达62%以上;S-3页岩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均较大,均值分别为0.036 2 cm3/g,35.15 cm2/g,A-1页岩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均较小,均值分别为0.0...
Saved in:
Published in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3; no. 5; pp. 53 - 66 |
---|---|
Main Authors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01.09.2024
河南理工大学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P58; 目的 为了解煤系页岩中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方法 采用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扫描电镜、低压CO2/N2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煤系页岩不同岩相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成岩作用对各岩相孔隙演化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山西组主要发育富硅泥质页岩岩相(A-1)、泥质/硅质混合页岩岩相(M-2)和富黏土硅质页岩岩相(S-3);介孔是储层孔容的主要来源,贡献度达65%以上,微孔是储层比表面积的主要来源,贡献度达62%以上;S-3页岩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均较大,均值分别为0.036 2 cm3/g,35.15 cm2/g,A-1页岩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均较小,均值分别为0.026 6 cm3/g,21.39 cm2/g;有机质通过控制微孔发育对页岩比表面积起控制作用,另外,黏土矿物对页岩比表面积有一定促进作用,黄铁矿对M-2页岩和S-3页岩孔隙结构均有一定促进作用;A-1页岩孔隙演化受压实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最为明显,S-3页岩孔隙受胶结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均较显著,M-2页岩孔隙兼具A-1和S-3页岩的成岩演化特点.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煤系页岩孔隙结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
ISSN: | 1673-9787 |
DOI: | 10.16186/j.cnki.1673-9787.2022030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