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端侧后注浆理论及承载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TU473; 意义 管桩后注浆可有效改善桩-土接触界面物理力学性质,在提高管桩摩阻力、减少上部结构沉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展 通过对管桩后注浆工艺、后注浆理论、管桩注浆后的承载性能、管桩-注浆体-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等进行综述,展望了管桩后注浆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后注浆对提高中小直径管桩承载力有一定作用;注浆后,中掘法管桩的承载力一般超过了 4 000 kN、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承载力可提升20%以上、随钻跟管桩承载力普遍超过20 000 kN.(2)现有的注浆理论推动了注浆技术的发展,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存在差异,但可以给出浆液扩散的初步轮廓和扩散范围,为注浆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科...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4; no. 1; pp. 154 - 165
Main Authors 侯振坤, 陈炫霖, 唐孟雄, 凌造, 都喜东, 徐峰, 贺绍阳, 梁仕华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广东工业大学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 2025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招商局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67%湖南国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岳阳 41400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473; 意义 管桩后注浆可有效改善桩-土接触界面物理力学性质,在提高管桩摩阻力、减少上部结构沉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展 通过对管桩后注浆工艺、后注浆理论、管桩注浆后的承载性能、管桩-注浆体-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等进行综述,展望了管桩后注浆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后注浆对提高中小直径管桩承载力有一定作用;注浆后,中掘法管桩的承载力一般超过了 4 000 kN、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承载力可提升20%以上、随钻跟管桩承载力普遍超过20 000 kN.(2)现有的注浆理论推动了注浆技术的发展,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存在差异,但可以给出浆液扩散的初步轮廓和扩散范围,为注浆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指导.(3)桩-浆-土接触界面的研究大多以剪切试验为载体,研究浆-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这一宏观表象,很少涉及注浆液以注浆根系、爪牙和毛细爪牙的形式伸入土体并与土体进行关键离子交换从而提高桩-浆-土接触界面黏结强度的宏微观扩散本质.(4)现有注浆研究大多止步于注浆结果分析,较少涉及注浆机理,对浆液在地层中的流动扩散规律认识不够清晰.结论与展望 桩侧注浆液渐进性流动过程可视化分析、注浆体三维尺寸定量表征、管桩注浆过程智能化监测、新型管桩桩侧注浆工艺研发是未来管桩桩侧后注浆发展的重要方向.
ISSN:1673-9787
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403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