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性多复发灶耐药基因分子异质性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R735.2;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Vol. 50; no. 2; pp. 545 - 550
Main Authors 王玥, 吴迪, 于丹丹, 段秀梅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吉林 长春 130021 28.03.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735.2; 目的:分析1例长期伊马替尼治疗后多部位、异时性复发病灶敏感/耐药共存的少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揭示GISTs继发突变的异质性是复发耐药过程中的重要属性.方法:收集1例复发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表达,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肿瘤基因变异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6岁,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术.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为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551-554del).伊马替尼治疗1年左右,停药4个月后复发,患者出现脾区病灶,继续采用伊马替尼一线治疗,脾区病灶得到控制.59 个月后盆腔发现新病灶,采用伊马替尼加量(600 mg·d-1)并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治疗2个月后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脾区病灶大小趋于稳定,而盆腔新病灶体积持续增大.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两复发灶在原有KIT基因11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基础上,分别继发 KIT 基因 13 号外显子(p.V654A)和 17 号外显子(p.Y823D)突变.结论:GISTs在靶向药物选择作用的压力下,肿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出复杂性,即时间异质性、空间异型性和分子异质性,不同复发灶可以出现不同的耐药机制.
ISSN:1671-587X
DOI:10.13481/j.1671-587X.2024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