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后移对稻鱼共生模式下水稻和禾花鲤鱼生长及田间水质环境的影响

S511%S964.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稻鱼共生模式下氮肥后移对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稻米品质、氮肥利用率、田鱼存活率、田鱼产量、鱼肉品质以及稻田水质环境的影响,为该模式下稳定水稻产量和田鱼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稻'泰丰优 208'和常规稻'19 香'以及禾花鱼Cyprinus carpio品种'乳源石鲤 1 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施氮肥(M0)、一次性基施氮肥(M1,不添加追肥)和氮肥后移(M2,基肥和追肥质量比为 7∶3)共 3 个试验处理,施氮处理的总施氮量为早季 150 kg·h...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 45; no. 6; pp. 878 - 888
Main Authors 李妹娟, 张汇成, 唐颖, 王勇尚, 叶群欢, 尹媛红, 胡香玉, 胡锐, 王昕钰, 钟旭华, 梁开明, 潘俊峰, 傅友强, 刘彦卓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广东 广州 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广东 广州 510640 01.11.2024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广东 广州 510640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411X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240603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511%S964.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稻鱼共生模式下氮肥后移对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稻米品质、氮肥利用率、田鱼存活率、田鱼产量、鱼肉品质以及稻田水质环境的影响,为该模式下稳定水稻产量和田鱼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稻'泰丰优 208'和常规稻'19 香'以及禾花鱼Cyprinus carpio品种'乳源石鲤 1 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施氮肥(M0)、一次性基施氮肥(M1,不添加追肥)和氮肥后移(M2,基肥和追肥质量比为 7∶3)共 3 个试验处理,施氮处理的总施氮量为早季 150 kg·hm-2 和晚季 180 kg·hm-2.[结果]与M1 处理相比,M2 处理的水稻茎蘖数、中后期叶片SPAD值和氮素吸收利用率(REN)提高.早、晚季M2 处理的REN分别比M1 处理提高 25.82%~91.11%和 62.74%~67.35%,M1 和M2 处理的稻米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无显著差异.M2 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穗分化初期的水体电导率以及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鲤鱼肉粗脂肪含量(P<0.05),但对禾花鲤鱼存活率和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稻鱼共生系统中氮肥后移在稳定水稻和禾花鲤鱼产量的同时,可以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降低禾花鲤鱼粗脂肪含量,对稻米品质和鲤鱼肉蛋白质及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ISSN:1001-411X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2406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