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测度

F291.1%F299.21;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交互发展机理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与各省区耦合协调度,借助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分析2005~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联系程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各省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与耦合协调度均呈稳中有升态势,各省区耦合协调度间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持续增大,其中缩小上游地区内差距以及上、下游地区间差距是完善空间...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44; no. 5; pp. 826 - 838
Main Authors 冯俊华, 王倩, 郑广文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陕西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01.09.2022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2-6561
DOI10.19814/j.jese.2022.020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F291.1%F299.21;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交互发展机理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与各省区耦合协调度,借助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分析2005~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及联系程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各省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与耦合协调度均呈稳中有升态势,各省区耦合协调度间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持续增大,其中缩小上游地区内差距以及上、下游地区间差距是完善空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关键,黄河流域各区域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日益减小;创新投入、专利产出、政府支持力度和高等教育水平对本省区耦合协调度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邻省区耦合协调度与总体耦合协调度有负向抑制作用.提升耦合协调度需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强化地区联系、缩小发展差距与调整影响因素来实现.
ISSN:1672-6561
DOI:10.19814/j.jese.202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