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分叉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R322.4+1; 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CB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究北京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独立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以及远中根分叉区的形态特征,为牙周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有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存在的CBCT资料共401例,记录患者性别、是否存在独立远中舌根,统计其发生率.在存在远中根分叉的下颌第一磨牙CBCT图像中,测量并记录远中根分叉的根柱长度、远中根分叉开口的位置以及远中根分叉开口的角度.结果 在401例CBCT图像资料中,下颌第一磨牙独立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在个体水平为33.2%,牙水平为26.8%.不同性别发生率无差异,右侧发生率更高.远中根柱长度为4.15 mm±1.02 mm,位...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Vol. 42; no. 3; pp. 329 - 333 |
---|---|
Main Authors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科,北京 102206
01.06.202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R322.4+1; 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CB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究北京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独立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以及远中根分叉区的形态特征,为牙周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有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存在的CBCT资料共401例,记录患者性别、是否存在独立远中舌根,统计其发生率.在存在远中根分叉的下颌第一磨牙CBCT图像中,测量并记录远中根分叉的根柱长度、远中根分叉开口的位置以及远中根分叉开口的角度.结果 在401例CBCT图像资料中,下颌第一磨牙独立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在个体水平为33.2%,牙水平为26.8%.不同性别发生率无差异,右侧发生率更高.远中根柱长度为4.15 mm±1.02 mm,位置均偏舌侧,远中根分叉开口的角度为65.56°±11.56°,97.2%的远中根分叉开口较颊舌侧根分叉开口更偏根方.结论 北京地区人群有较高的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根柱较颊舌侧根柱更长,根分叉开口位置偏舌侧,分叉角度较大.了解远中根分叉的形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完善的诊疗方案. |
---|---|
ISSN: | 1000-1182 |
DOI: | 10.7518/hxkq.2024.2023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