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新生代地层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P318.4;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面积最大、地层厚度超过10 km的新生代沉积盆地.通过揭示盆地内新生代地层保存的磁组构信息,可以重建区域构造应力方向,进而探讨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新生代地层样品各方向磁化率进行测量,获得了 1 070个样品的磁组构信息,并对磁组构形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剖面23.7~9.9 Ma地层的磁组构表现为初始变形磁组构,磁线理指示了挤压应力的方向,9.9~5.2 Ma地层的磁组构以沉积磁组构为特征,未记录到明显构造应力方向.利用磁偏角去除构造旋转的影响后,路乐河剖面沉积地层磁组构记录的挤压应...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46; no. 3; pp. 364 - 383
Main Authors 许梦强, 郑文俊, 段磊, 张博譞, 李一格, 杨俯尔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珠海 519082 01.05.2024
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 珠海 51908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 珠海 51908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2-6561
DOI10.19814/j.jese.2024.02022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318.4;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面积最大、地层厚度超过10 km的新生代沉积盆地.通过揭示盆地内新生代地层保存的磁组构信息,可以重建区域构造应力方向,进而探讨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新生代地层样品各方向磁化率进行测量,获得了 1 070个样品的磁组构信息,并对磁组构形态和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剖面23.7~9.9 Ma地层的磁组构表现为初始变形磁组构,磁线理指示了挤压应力的方向,9.9~5.2 Ma地层的磁组构以沉积磁组构为特征,未记录到明显构造应力方向.利用磁偏角去除构造旋转的影响后,路乐河剖面沉积地层磁组构记录的挤压应力方向在不同的时段存在差异.23.7~18.1 Ma聚集在约25°方向,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中新世遭受近SN向挤压应力;18.1~15.2 Ma挤压应力方向发生逆时针旋转,由约25°旋转至约-20°;15.2~9.9 Ma挤压应力方向发生顺时针旋转,由约-20°旋转至约20°.这些结果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挤压应力方向在中中新世先发生逆时针旋转(18.1~15.2 Ma),后发生顺时针旋转(15.2~9.9 Ma).综合周边的构造格架及前人构造变形分析的相关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中新世以来构造应力的旋转可能与东昆仑山和祁连山双向挤压应力的叠加紧密相关.
ISSN:1672-6561
DOI:10.19814/j.jese.2024.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