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造山带西段俯冲起始时限及机制探讨
P541%P548;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43; no. 2; pp. 244 - 261 |
---|---|
Main Authors |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01.03.2021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672-6561 |
DOI | 10.19814/j.jese.2020.11023 |
Cover
Summary: | P541%P548;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
---|---|
ISSN: | 1672-6561 |
DOI: | 10.19814/j.jese.2020.1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