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倾斜摄影与InSAR技术的高位崩塌风险识别

P642.21; 崩塌风险识别是崩塌灾害防治的基础.高位崩塌一般具有突发性、隐蔽性、高差大等特点,给信息采集、灾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工程难题,以白龙江流域九龙峡高位斜坡为例,基于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确定高位崩塌识别指标,探索结构面信息提取方法,提出赤平投影定性分析与InSAR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崩塌风险评估模型,形成了崩塌识别、稳定性分析和形变监测三者相结合的高位崩塌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全过程模式.结果显示:(1)2020年 1 月—2022 年 6 月,研究区斜坡最大累积变形量为 120 mm,研究区东侧斜坡、西侧坡脚、南侧突出山咀变形较为强烈,变形等级以一、二级为主,灾害...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Vol. 50; no. 5; pp. 169 - 180
Main Authors 王朋伟, 安玉科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01.09.2023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208068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42.21; 崩塌风险识别是崩塌灾害防治的基础.高位崩塌一般具有突发性、隐蔽性、高差大等特点,给信息采集、灾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工程难题,以白龙江流域九龙峡高位斜坡为例,基于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确定高位崩塌识别指标,探索结构面信息提取方法,提出赤平投影定性分析与InSAR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崩塌风险评估模型,形成了崩塌识别、稳定性分析和形变监测三者相结合的高位崩塌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全过程模式.结果显示:(1)2020年 1 月—2022 年 6 月,研究区斜坡最大累积变形量为 120 mm,研究区东侧斜坡、西侧坡脚、南侧突出山咀变形较为强烈,变形等级以一、二级为主,灾害危险等级较高.(2)研究区共有崩塌危岩体 22 处(高风险 7 处,占 32%;中风险 11 处,占 50%;低风险 4 处,占 18%),分布高度在 37~640 m之间,高风险危岩主要集中在南侧突出的山咀、东侧斜坡以及西侧坡脚地带.分析结果与公路灾害养护历史资料相吻合,验证了倾斜摄影和InSAR技术在高位崩塌风险识别方面的可行性,为该技术在崩塌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20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