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东部气溶胶特征的飞机观测

利用2011年和2013年夏秋季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开展的11架次气溶胶特征飞机观测数据,分析气溶胶数浓度、数谱及核化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和地表影响,观测区内气溶胶数浓度(Na)和体积直径(Dv)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差异较大,Na呈西北高、东南低,Dv低层大、高层小,局地中高层有沙尘.格尔木盛行东风时,云降水对低层气溶胶有清除作用,Na和Dv明显降低,6.2 km高度和7.2~7.4 km高度的中高空受高原大风或对流影响形成沙尘;盛行西风时,低层Dv以0.5~0.8μm为主,随高度升高和风速增大Na升高,Dv变幅较小,6.2 km高度也有沙尘;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6.5 km高度以上均输...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应用气象学报 Vol. 32; no. 6; pp. 706 - 719
Main Authors 马学谦, 郭学良, 刘娜, 张玉欣, 韩辉邦, 康晓燕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西宁 81000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01.11.202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利用2011年和2013年夏秋季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开展的11架次气溶胶特征飞机观测数据,分析气溶胶数浓度、数谱及核化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和地表影响,观测区内气溶胶数浓度(Na)和体积直径(Dv)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差异较大,Na呈西北高、东南低,Dv低层大、高层小,局地中高层有沙尘.格尔木盛行东风时,云降水对低层气溶胶有清除作用,Na和Dv明显降低,6.2 km高度和7.2~7.4 km高度的中高空受高原大风或对流影响形成沙尘;盛行西风时,低层Dv以0.5~0.8μm为主,随高度升高和风速增大Na升高,Dv变幅较小,6.2 km高度也有沙尘;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6.5 km高度以上均输入亚微米颗粒,Na达5×103 cm-3,8.0 km高度盛行东风时比西风时Na更高,Dv更小,谱垂直分布也有以上特征,整层输入以偏北或偏西路径为主.不同过饱和度测量云凝结核数浓度(Nccn)表明,除格尔木6.0 km高度以下核化率(Nccn/Na)在21%~47%外,其他观测区平均核化率介于1%~16%,6.0~8.5 km高度的核化率总体偏低;当Na增加时核化率明显下降,且过饱和度1%~2%,-15~-5℃层或粒径1~3μm时的核化率相对偏高.
ISSN:1001-7313
DOI:10.11898/1001-7313.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