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分析

P642.2; 流态化运动是高速远程滑坡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分析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粒径组成条件下的颗粒流内部的速度分布、剪切变形及流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与颗粒粒径呈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或细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底部相对于边界的滑动速度以及整体的运动速度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颗粒流内部剪切变形程度增加,颗粒的运动形式由"滑动"向"流动"转变;当颗粒粒径较小或细颗粒含量较高时,颗粒流内部剪切速率增大的趋势在颗粒...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Vol. 49; no. 1; pp. 126 - 136
Main Authors 龙艳梅, 宋章, 王玉峰, 程谦恭, 李坤, 吴越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高铁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1 2022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1756%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1756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011035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42.2; 流态化运动是高速远程滑坡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分析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粒径组成条件下的颗粒流内部的速度分布、剪切变形及流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与颗粒粒径呈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或细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底部相对于边界的滑动速度以及整体的运动速度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颗粒流内部剪切变形程度增加,颗粒的运动形式由"滑动"向"流动"转变;当颗粒粒径较小或细颗粒含量较高时,颗粒流内部剪切速率增大的趋势在颗粒流底部更加显著,反映了粒径减小有助于促进颗粒流内部剪切向底部的集中;在同一颗粒流的不同运动阶段及不同纵向深度,其流态特征具有显著差别,颗粒流前缘及尾部主要呈惯性态,颗粒间以碰撞作用为主,而主体部分则主要呈密集态,颗粒间以摩擦接触作用为主;在颗粒流表面及底部,颗粒间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是碰撞作用,中间部分则以摩擦作用为主;对于不同粒径的颗粒流,随着粒径的增大或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内部颗粒的碰撞作用加强,颗粒流整体趋于向惯性态转变.
ISSN:1000-3665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0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