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我国中南三省(区)草地贪夜蛾的单倍体型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S511%S502; [目的]揭示入侵我国中南三省(区)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种群间可能存在的遗传变异,探讨其入侵来源、入侵路线和扩散方式,为制定有效控制和阻击草地贪夜蛾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信息.[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线粒体DNA和核DNA角度研究草地贪夜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对采集自我国广东、广西和湖南3个省(区)的草地贪夜蛾,利用COI和Tpi基因片段进行了单倍体型分析,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样品中,除了湖南张家界群体有2个样品为COI玉米型单倍体型、1个样品为杂合型,其他群体的个体均为COI水稻型单倍...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 41; no. 1; pp. 9 - 16
Main Authors 王佳丽, 韦加奇, 孙志秀, 徐汉虹, 林菲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202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1-411X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1907036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511%S502; [目的]揭示入侵我国中南三省(区)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种群间可能存在的遗传变异,探讨其入侵来源、入侵路线和扩散方式,为制定有效控制和阻击草地贪夜蛾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信息.[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线粒体DNA和核DNA角度研究草地贪夜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对采集自我国广东、广西和湖南3个省(区)的草地贪夜蛾,利用COI和Tpi基因片段进行了单倍体型分析,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样品中,除了湖南张家界群体有2个样品为COI玉米型单倍体型、1个样品为杂合型,其他群体的个体均为COI水稻型单倍体型.基于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巴西等国家的美洲群体低,各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广东东莞群体与湖南张家界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与广西南宁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结论]遗传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不一定呈正相关,通过遗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推测草地贪夜蛾扩散过程中,天气背景场、地理隔离和人为传播各自所起的作用.入侵湖南省张家界的革地贪夜蛾出现了低频率COI玉米型和高频率的COI水稻型单倍体型,说明虫源的非单一性;草地贪夜蛾在入侵地定殖时间较短,目前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
ISSN:1001-411X
DOI:10.7671/j.issn.1001-411X.20190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