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TQ126.2; 为了提高氮掺杂石墨烯(NG)薄膜的氮掺杂浓度(氮原子质量分数)并控制掺氮类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采取气态源与固态源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高质量的单层NG薄膜.通过调控生长时间、三聚氰胺用量(碳/氮源)、制备温度等工艺参数,研究了NG薄膜的形貌、氮掺杂浓度、掺氮类型.结果 表明:NG薄膜在生长过程中包括成核、生长、成膜等;适宜的制备温度(990℃)有利于氮原子掺入到碳碳平面内;高温(超过1 000℃)不利于石墨氮的生成,而有助于吡咯氮的生长;氮掺杂浓度随三聚氰胺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最大氮掺杂浓度可达6.98%;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三聚氰胺的用量有利于吡啶氮的生成;此外,与石墨烯相比...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功能高分子学报 Vol. 33; no. 3; pp. 262 - 268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2020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2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8-9357 |
DOI | 10.14133/j.cnki.1008-9357.20190424002 |
Cover
Summary: | TQ126.2; 为了提高氮掺杂石墨烯(NG)薄膜的氮掺杂浓度(氮原子质量分数)并控制掺氮类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采取气态源与固态源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高质量的单层NG薄膜.通过调控生长时间、三聚氰胺用量(碳/氮源)、制备温度等工艺参数,研究了NG薄膜的形貌、氮掺杂浓度、掺氮类型.结果 表明:NG薄膜在生长过程中包括成核、生长、成膜等;适宜的制备温度(990℃)有利于氮原子掺入到碳碳平面内;高温(超过1 000℃)不利于石墨氮的生成,而有助于吡咯氮的生长;氮掺杂浓度随三聚氰胺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最大氮掺杂浓度可达6.98%;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三聚氰胺的用量有利于吡啶氮的生成;此外,与石墨烯相比,NG薄膜可以将罗丹明B分子的检出限降低至10-5 mol/L. |
---|---|
ISSN: | 1008-9357 |
DOI: | 10.14133/j.cnki.1008-9357.20190424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