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及水驱油特征

TE311; 基于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等试验结果,对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目标储层的孔隙结构分类标准.通过选取每种类型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开展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试验,进一步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喉道类型以弯片状喉道为主;目标储层孔隙结构可以划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3种类型孔隙结构对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依次下降;不同类型储层间的注水驱替类型、驱油效率和残余油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Ⅱ类储层是未来挖潜的主要方向;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44; no. 1; pp. 80 - 88
Main Authors 黄兴, 高辉, 窦亮彬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0.02.2020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673-50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20.01.009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E311; 基于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等试验结果,对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目标储层的孔隙结构分类标准.通过选取每种类型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开展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试验,进一步研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果 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喉道类型以弯片状喉道为主;目标储层孔隙结构可以划分为Ⅰ、Ⅱ、Ⅲ3种类型,3种类型孔隙结构对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依次下降;不同类型储层间的注水驱替类型、驱油效率和残余油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Ⅱ类储层是未来挖潜的主要方向;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是比其他物性参数更能反映与驱油效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参数.
ISSN:1673-5005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20.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