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蒙造山带南部图古日格地区徐尼乌苏组沉积相、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研究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徐尼乌苏组复理石建造的沉积相,揭示其普遍具有不同厚度、不同类型的鲍玛序列,属于浊流沉积相.参照浊积相模式,将其归为中扇亚相,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中扇前缘等 3 种微相.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437.9±2.7 Ma),推测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中志留世.物源分析发现,徐尼乌苏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变质岩区的石英岩和火成岩区,推测分别来自其北边的早古生代岛弧带和其南边的华北板块基底.图古日格、达茂旗和白乃庙 3 个地区的地层建造对比表明,在南造山带东西方向约 400 km 范围内,广泛发育以徐尼乌苏组和塔林宫群为代表的弧后盆地,表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的...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55; no. 6; pp. 1038 - 1054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内蒙古自治区矿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010050
20.11.2019
河北地质大学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家庄 050031%河北地质大学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家庄 050031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0479-8023 |
DOI | 10.13209/j.0479-8023.2019.084 |
Cover
Summary: | 研究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徐尼乌苏组复理石建造的沉积相,揭示其普遍具有不同厚度、不同类型的鲍玛序列,属于浊流沉积相.参照浊积相模式,将其归为中扇亚相,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中扇前缘等 3 种微相.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437.9±2.7 Ma),推测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中志留世.物源分析发现,徐尼乌苏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变质岩区的石英岩和火成岩区,推测分别来自其北边的早古生代岛弧带和其南边的华北板块基底.图古日格、达茂旗和白乃庙 3 个地区的地层建造对比表明,在南造山带东西方向约 400 km 范围内,广泛发育以徐尼乌苏组和塔林宫群为代表的弧后盆地,表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的俯冲曾形成宽阔的沟弧盆体系,因此推测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
---|---|
ISSN: | 0479-8023 |
DOI: | 10.13209/j.0479-8023.2019.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