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早、中侏罗世富油煤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P618; 新疆北部富油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富油煤资源的一半左右,富油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煤制油气用煤资源的重要补充.以往对本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忽视了其油气资源属性,对其富油煤质特征和成因规律认识不清.在系统整理新疆北部 6个赋煤带富油煤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采样测试数据 137组,分析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富油煤形成的控制因素.通过对焦油产率的研究发现,新疆北部地区东北部、西部、中部部分地区焦油产率相对较高,东北部地区八道湾组高油煤呈不连续带状分布.按照煤的焦油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巴里坤-三塘湖赋煤带、准南赋煤带、伊犁赋煤带、准北赋煤带、吐哈赋煤带和准东...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煤炭科学技术 Vol. 52; no. 1; pp. 244 - 254
Main Authors 宁树正, 张莉, 徐小涛, 张建强, 邹卓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北京 100039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0253-2336
DOI10.12438/cst.2023-063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P618; 新疆北部富油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富油煤资源的一半左右,富油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煤制油气用煤资源的重要补充.以往对本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忽视了其油气资源属性,对其富油煤质特征和成因规律认识不清.在系统整理新疆北部 6个赋煤带富油煤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采样测试数据 137组,分析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富油煤形成的控制因素.通过对焦油产率的研究发现,新疆北部地区东北部、西部、中部部分地区焦油产率相对较高,东北部地区八道湾组高油煤呈不连续带状分布.按照煤的焦油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巴里坤-三塘湖赋煤带、准南赋煤带、伊犁赋煤带、准北赋煤带、吐哈赋煤带和准东赋煤带.新疆北部地区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形成主要受到成煤沉积环境、煤化程度和煤的显微组分等主要控制因素的影响.覆水还原环境为富油煤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富油煤主要形成于相对覆水还原的泥炭沼泽环境,还原性越强,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富集.煤的焦油产率随着镜惰比(V/I)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并且与挥发分和镜质组呈现正相关关系.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在生油高峰之前与焦油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煤的焦油产率逐渐增加.煤的显微组分中含量相对较高的镜质组对焦油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富氢镜质组为富油煤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
ISSN:0253-2336
DOI:10.12438/cst.202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