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源—汇"效应
TP79;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会不断改变干旱区气候要素,进而影响绿洲的演化方向和宜居性.针对焉耆盆地当前观测条件不足、观测资料种类缺乏等问题,为探究干旱区局地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单窗算法反演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源—汇"理论定量探讨了焉耆盆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决定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源—汇"效应变化.未利用地热源效应最强,水体热汇效应最强.草地和建设用地对地表热环...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农业工程学报 Vol. 38; no. 16; pp. 153 - 161 |
---|---|
Main Authors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
01.08.2022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ISSN | 1002-6819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6.017 |
Cover
Summary: | TP79;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会不断改变干旱区气候要素,进而影响绿洲的演化方向和宜居性.针对焉耆盆地当前观测条件不足、观测资料种类缺乏等问题,为探究干旱区局地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单窗算法反演新疆焉耆盆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源—汇"理论定量探讨了焉耆盆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决定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源—汇"效应变化.未利用地热源效应最强,水体热汇效应最强.草地和建设用地对地表热环境影响不大,耕地的热汇效应大小取决于农业灌溉面积和作物生长状况;2)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NDVI每增加0.1,地表温度下降约1.98~2.66℃,湿地中的植被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3)坡度对盆地内海拔较低且坡度<13°的缓坡区影响最为显著(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地表温度增加;4)冷岛效应形成绿洲近地表大气独特的热力结构.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温度先快速升高,在距地面100~300 m高度形成一个高温中心,而后逐渐降低.6月末、7月初产生的大气逆温层厚度超过1000 m.受逆温层影响,焉耆盆地绿洲距地表100~300 m高度范围内的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作用消失.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绿洲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
ISSN: | 1002-6819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6.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