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F301; 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存在复杂、动态关系,揭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88个地级市(州、盟)的统计数据,采取综合评价法、SBM-Undesirable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在分析各自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空间分异特征愈发明显,黄河下游沿岸以及中上游偏北地区...
Saved in:
Published in | 农业工程学报 Vol. 40; no. 16; pp. 240 - 250 |
---|---|
Main Authors | , , , , |
Format | 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Chinese |
Published |
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01.08.20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 7121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
Subjects | |
Online Access | Get full text |
Cover
Loading…
Summary: | F301; 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存在复杂、动态关系,揭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88个地级市(州、盟)的统计数据,采取综合评价法、SBM-Undesirable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在分析各自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空间分异特征愈发明显,黄河下游沿岸以及中上游偏北地区逐渐成为城镇化发展第一梯队;2005-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显著提升,局部地区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不平衡特征,但区域间差距在逐渐缩小.2)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未达到高级协调水平,空间分布上"东高西低"的极端态势逐渐演化为多中心的"中间高四周低"的差异格局,整体空间差异逐渐缩小;二者耦合协调度主要存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两种类型,前者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等下游地区,后者主要集中于以甘肃为主的上游地区.3)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受到耕地经营规模、农户收入水平、政府农业支持力度、高程、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且各驱动因素间存在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的交互作用效果. |
---|---|
ISSN: | 1002-6819 |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2402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