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的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

利用福建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调查资料,构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育性转换敏感期气候风险模型与风险等级指标、扬花授粉期天气综合危害指数模型与等级指标两个安全期气候区划指标,选择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开展研究,基于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分区等级标准,采用多层复合方法,开展基于GIS的福建省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中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50...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中国农业气象 Vol. 45; no. 1; pp. 45 - 57
Main Authors 苏荣瑞, 林瑞坤, 孙朝锋, 陈家金, 吴志源, 杨凯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福州 350014 20.01.2024
福州市智慧气象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福州 350014%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福州 35000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 350018%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 350001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0-6362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24.01.005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利用福建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调查资料,构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育性转换敏感期气候风险模型与风险等级指标、扬花授粉期天气综合危害指数模型与等级指标两个安全期气候区划指标,选择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开展研究,基于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分区等级标准,采用多层复合方法,开展基于GIS的福建省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中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500m的区域;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上旬-下旬,扬花授粉期8月下旬-9月上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4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400-500m的区域;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8月下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9月上旬,低适宜区分布在海拔500-1000m的区域,不适宜区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区域.
ISSN:1000-6362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24.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