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的效果观察

R749.3; 背景 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目前国内关于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和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的证据较薄弱.目的 探讨在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并考查其药物治疗安全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在达州市民康医院住院治疗、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n=144)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根据医生临...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四川精神卫生 Vol. 37; no. 5; pp. 420 - 426
Main Authors 王海燕, 曹建锋, 符丽萍, 向良成, 田涛, 王吉祥, 石明, 李小军, 唐春光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达州市民康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202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R749.3; 背景 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目前国内关于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和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的证据较薄弱.目的 探讨在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并考查其药物治疗安全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在达州市民康医院住院治疗、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n=144)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根据医生临床经验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根据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两组均接受12周治疗.于基线期,治疗2、4、8、12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8项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PANSS、MMAS-8、SFRS评分减分率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5.251、6.650、14.101,P均<0.01,F组间=38.055、58.175、128.221,P均<0.01);两组MMAS-8评分减分率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837,P<0.01);两组药物副反应的严重程度评分和病人痛苦程度评分的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553、81.533,F交互=8.693、9.322,P均<0.01).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在临床症状缓解、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改善和药物副反应方面的效果可能优于临床经验用药.
ISSN:1007-3256
DOI:10.11886/scjsws2024022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