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阴香类行道树风致失效模式及失效风速预测研究

TU4%X43; 为了探究行道树的抗风性能和风灾易损性,文中选取了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阴香类行道树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形理论并考虑其空间形态构建了行道树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ASYS-Work-bench平台模拟行道树模型的风荷载,并探讨了该行道树模型在不同等级风速作用下的风振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研究发现:行道树主干的最大切应力出现在最低处树枝与主干连接处,最大弯矩出现在树根端部位置;剪切破坏是引起该类型行道树破坏的主要形式,行道树结构失效的位置集中发生在枝条连接处;随着枝条逐渐损失,行道树承受的总风荷载减少,失效风速显著增加;考虑行道树的空间形态和分枝影响构建的有限元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典...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自然灾害学报 Vol. 31; no. 2; pp. 148 - 155
Main Authors 李利孝, 蔡鸣, 宋健, 李伟文, 王卫仑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01.04.2022
深圳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60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4-4574
DOI10.13577/j.jnd.2022.0216

Cover

Loading…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TU4%X43; 为了探究行道树的抗风性能和风灾易损性,文中选取了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阴香类行道树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形理论并考虑其空间形态构建了行道树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ASYS-Work-bench平台模拟行道树模型的风荷载,并探讨了该行道树模型在不同等级风速作用下的风振响应特性和破坏模式.研究发现:行道树主干的最大切应力出现在最低处树枝与主干连接处,最大弯矩出现在树根端部位置;剪切破坏是引起该类型行道树破坏的主要形式,行道树结构失效的位置集中发生在枝条连接处;随着枝条逐渐损失,行道树承受的总风荷载减少,失效风速显著增加;考虑行道树的空间形态和分枝影响构建的有限元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典型行道树的失效风速和破坏形态.
ISSN:1004-4574
DOI:10.13577/j.jnd.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