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侵蚀沟形态系统分类方法构建

S157; 侵蚀沟形态分类是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危害的重要方法,探究耕地侵蚀沟形态分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对把握耕地侵蚀沟防治重点,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侵蚀沟形态分类体系指标获取难、分类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系统分类和信息科学理论,结合东北黑土区现实需求,构建了耕地侵蚀沟系统分类方法,并在典型黑土耕作区海伦市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海伦市耕地侵蚀沟具有小面积、大宽度、短长度的特点,Ⅰ类和Ⅱ类为数量最多的一级分类;Ⅱ类四等微型沟(Ⅱ4T)和Ⅱ类四等小型沟(Ⅱ4S)在二级和三级分类中数量居多,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治理.2)地形要素下耕地侵蚀沟形态分布差异明显,...

Full description

Saved in:
Bibliographic Details
Published in农业工程学报 Vol. 40; no. 14; pp. 53 - 61
Main Authors 李全峰, 李吉程, 于明鹏, 张鹏
Format Journal Article
LanguageChinese
Published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 01.07.2024
黑龙江省土地遥感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
Subjects
Online AccessGet full text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307178

Cover

More Information
Summary:S157; 侵蚀沟形态分类是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危害的重要方法,探究耕地侵蚀沟形态分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对把握耕地侵蚀沟防治重点,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侵蚀沟形态分类体系指标获取难、分类结果不完整等问题,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根据系统分类和信息科学理论,结合东北黑土区现实需求,构建了耕地侵蚀沟系统分类方法,并在典型黑土耕作区海伦市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海伦市耕地侵蚀沟具有小面积、大宽度、短长度的特点,Ⅰ类和Ⅱ类为数量最多的一级分类;Ⅱ类四等微型沟(Ⅱ4T)和Ⅱ类四等小型沟(Ⅱ4S)在二级和三级分类中数量居多,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治理.2)地形要素下耕地侵蚀沟形态分布差异明显,需要特别关注在高程180~<240m,坡长35~<55 m,坡度2°~6°,西南坡区域内的Ⅰ 4T、Ⅱ4S、Ⅱ4T等发育程度较低的侵蚀沟向更高发育程度的Ⅳ4M、V4M等类型转变,建议结合农田建设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耕地侵蚀沟的潜在破坏.3)构建的"类+等+型"耕地侵蚀沟分类定级方法,兼顾指标的易获取性和方法的易操作性,能够精准、直观地揭示耕地侵蚀沟的形态特征及其危害情况,可为侵蚀沟和黑土耕地的协同综合治理提供方法借鉴.
ISSN:1002-681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307178